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,一辈子坚守初心、不改本色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舍弃“小我”、成就“大我”、追求“无我”的崇高境界,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名利观、政绩观、荣誉观立起了标杆。
不求名而名自彰
一位作家说过:“出名要趁早。”但对于老兵张富清而言,出名可是够“迟”的。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、二等功一次,被西北野战军记“特等功”,两次获得“战斗英雄”荣誉称号……张富清获得过如此之多的荣誉,然而老伴不知道,儿孙不知道,外人更不知道。直到2018年底,因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,94岁高龄的张富清拿出证书奖章,这才“意外出名”。
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”李白《侠客行》中的诗句,成了张富清事迹的生动写照。战争年代,枪林弹雨冲锋在前,立下赫赫战功;和平时期,扎根山区为民造福,将荣誉封存。这样的人,不正透着一种“侠之大者”的风范吗?
人生的每次选择,身份的每次“转场”,张富清考虑的从来不是“我需要什么”,而是“党需要什么”“人民需要什么”。转业到地方,他的职务上升很慢,直到离休还是副科级。但他说,职务是组织上考虑的问题,组织把他放在哪里,他就和群众在一起干到哪里。
与之相较,现实中还有另一种人,不但不会深藏功名、看淡利禄,反而刻意自我包装、自我吹捧。有的动不动就打造个“亮点工程”,企图引起领导重视,造成舆论关注,为职务升迁“铺路”;有的添油加醋、虚报政绩,为立功受奖“加分”……实际上,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这种“自炫求进”的人,往往得不到什么好名声、好口碑,也难以得到大家的真心拥护支持。
追求“无我”,才能找到“真我”;跨过“小我”,才能成就“大我”。其实每个人的一生,都会像张富清一样,面临一连串的得与失、轻与重、多与少的选择。而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,最终定义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如果能永葆一颗淡泊之心、赤子之心,就能像张富清老人那样,不论生活好坏、官职高低,都能笑得坦然、笑得灿烂。